![]() |
內容推薦: |
|
![]() |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3-03-21 10:26
各位代表!
五年來,我們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體系更加完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全面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事務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認真貫徹僑務政策,依法保護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僑務資源的獨特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
國防和軍隊建設開創新局面。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取得重大成就,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加強,軍事斗爭準備不斷深化,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能力顯著增強,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難險重任務。
港澳臺工作進一步加強。香港、澳門保持繁榮穩定,同內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動兩岸關系實現重大轉折,兩岸直接雙向“三通”全面實現,簽署實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形成兩岸全方位交往格局,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全方位外交取得新的重大進展。我們積極推進同各大國關系,加強與周邊鄰國的互利合作關系,順利建成中國-東盟自貿區,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等區域合作機制發展,深化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與合作,積極參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的國際合作,推動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為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繁榮作出重要貢獻。
各位代表!
過去五年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總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艱苦奮斗的結果。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和公安民警,表示誠摯的感謝!向全國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其他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感謝!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臺灣同胞以及廣大僑胞,表示誠摯的感謝!向關心和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各國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產能相對過剩的矛盾有所加;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問題并存;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和政府剛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顯;金融領域存在潛在風險;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依然薄弱;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不少,部分群眾生活困難;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這些問題,有些是長期積累的,有些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政府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造成的。我們要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更加努力做好工作,加快解決這些問題,決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二、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預期目標和宏觀經濟政策
黨的十八大科學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奮斗歷程和歷史性成就,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對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也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世界經濟復蘇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我們既要看到形勢的積極方面,堅定信心,也要看到形勢的復雜性,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兢兢業業、扎扎實實做好工作。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化改革開放,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穩中求進,開拓創新,扎實開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4.6%;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改善。這里,著重對經濟增長和物價總水平兩個指標作些說明。
關于經濟增長目標。這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各方面高度關注。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7.5%左右,主要基于兩方面考慮:一方面,要繼續抓住機遇、促進發展。這些年,我國制造業積累了較大產能,基礎設施狀況大為改善,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儲蓄率較高,勞動力總量仍然很大。必須優化配置和利用生產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為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提供必要條件,為轉方式、調結構創造穩定環境;必須使經濟增長與潛在增長率相協調,與生產要素的供給能力和資源環境的承受能力相適應。另一方面,要切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上,放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綜合權衡,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為7.5%左右是必要的、適宜的,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關于物價總水平。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始終是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去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到2.6%,這是我們控制通貨膨脹取得的一個重要成果,也與經濟運行整體態勢有關。今年通貨膨脹壓力仍然較大,主要是:我國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價格,農產品和服務類價格都存在上漲壓力;主要發達國家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并不斷加碼,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不容忽視;理順能源資源價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間;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影響約有1個百分點。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選擇。要切實保障重要商品供給,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加強市場價格監管,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好地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適當增加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2萬億元,比去年預算增加4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8500億元,代地方發債3500億元。這主要是考慮到結構性減稅的滯后效應,今年財政收入增長不會太快,但財政剛性支出增加,特別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對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適當擴大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是必要的。同時,目前我國債務負擔率相對較低,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總體上處于安全水平。二是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重點是加快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作,完善試點辦法,適時擴大試點地區和行業范圍。三是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向教育、醫藥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嚴格控制行政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勤儉辦一切事業。中央預算內投資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水利、城市管網等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民生工程,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等領域。四是繼續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妥善處理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后續融資問題,積極推進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建設,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債務水平。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握好促進經濟增長、穩定物價和防范金融風險之間的平衡。一是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發揮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目標擬定為13%左右。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市場流動性,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適當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強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的協調,不斷優化監管標準和監管方式。二是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三農”、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的金融支持,滿足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資金需求。拓寬實體經濟融資渠道,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三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加強對局部和區域性風險以及金融機構表外業務風險的監管,提高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